2013年7月16日至20日,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民警徐明携带六旋翼警用无人机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多地进行试飞。在西藏警方配合与支持下,先后在拉萨市以不同的海拔高度进行试飞及测试成功。
地面上,黝黑的皮肤、板寸头,41岁的徐明有着军人、警察特有的冷静,他稳稳地拿着控制器,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小白点,“成功了。”他一时感慨万千。
和蓝天白云的不解之缘
徐明一直和蓝天白云有着不解之缘,1990年,他参军入伍,穿的就是空军蓝。十多年间,他一直在部队研究飞机“黑匣子”。退伍后,他脱下了军装,毅然换上了蓝色警服。空军蓝、警服蓝,在他眼里都意味着为人民服务。
从社区民警到刑警,大大小小案件办下来,他发现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而警察执法常常遇到困难,特别是发生一些特殊警情,如较大场面的火灾、野外抓捕等情况时,往往会面临目标不明确、耗时长的难题。
有次,两个初中生到户外活动,误入沼泽地。由于陷落点与营救人员有一段距离,绳索很难扔到被困者手中,消防队员搭了很长的木板桥才将两个惊魂未定的孩子营救出来。在场的徐明当时就在想,如果有个空投绳索的无人机就好了,这样,救援就方便简单多了。
这样的想法在一次次出警、办案中更突出:借助简单、易操作的“智能低空飞行器”,如实现空中侦察、紧急救援等实际问题,就能减少警员的伤亡,或者减少群众的损失。奔着这个目标,凭借部队服役期间掌握的航空知识和专业功底,2009年下半年,他开始着手研究设计适合警务工作需求的无人机。
我知道兄弟们最想要的
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七年的警营淬炼,让徐明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气。咬定青山不放松,他重新拾起了曾熟悉的技术书本,当初的技术专家成了小学生,一个一个地试验各种机型、琢磨飞机上米粒大的零件。从想法到图纸,从图纸到零件,从零件到实验样机,每一道程序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在开始试验阶段,光报废的锂电池就有好几箱。
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的试验后,他终于发现最适用于做警用无人飞机的机型,四十多岁的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更像个小学生。
他怎么能不高兴啊——“别看这个飞行器不大,关键时候它可以救人救命。在出警中,它大大地提供了便利,减少了警员的伤亡。”这个飞行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携带方便、准备时间短、飞行稳定、操控方便、图像传输清晰,可用于应急处置、空中侦查、大型活动安保、消防救援等,完全能适应路况复杂的城市、甚至高海拔地区的警务活动。小小的飞行器凝聚了徐明多少个日夜的心血,它是徐明最引以为傲的“孩子”。2013年,他研发的多旋翼警用无人机获4项国家专利、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二等奖。
“我一直工作在基层,知道兄弟们最想要的(装备是什么),好用的、管用的、实用的、便宜的才是我们要用的。”他的话和人一样朴实。
小小飞行器显大身手
2012夏天,江阴花山林场火灾,万亩林场火魔肆虐,江城告急!
山路崎岖,山道狭窄,车辆上不去,怎么办?!山下,徐明和同事到达后,警用无人机在五分钟内起飞,飞行2公里后到达火情点上空。指挥员通过空中看到火情,指令消防队员朝正确的方向前往扑救,给灭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迄今为止,徐明研发的警用直升机已经在江阴市公安局试用飞行一年多,并在多个重大场合频频亮相:中华龙舟赛月城赛区、2012-2013长江南面长山油库消防演练……这种飞行器已经成了不为人知的空中守护者,守护着江城百姓的平安。
为何此次要千里迢迢去高原试飞?徐明脱口而出:我想让我研制的无人机适应高原坏境,因为我们的祖国高原很多,那里还有好多战友同行,我想与他们分享我的飞行器,分享无人机给警务工作带来的便利。
他的愿望很快实现了。7月19日中午,在青藏公路上发生一起四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由于青藏公路狭窄,过往的几百辆车排起了几公里的车阵,在事故现场,无人机迅速升空,在短短几分钟内,在高空拍摄了事故现场,为当地交警指挥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拉萨市公安局次仁尼马主任看了无人机飞行后很兴奋:“藏区山高路窄,经常会发生泥石流、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这样方便的警用无人机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据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邵子健介绍:近年来,警用无人飞机开始出现在各地公安厅、公安局的警务活动中,2013年以来,公安部开始牵头做警用无人机的检测工作,无人机可能会在全国公安系统中普及。
出军营入警营,从烟雨蒙蒙的江南到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好男儿徐明一路走来,带着他的警用无人机,带着他的蓝天梦,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忠诚之歌。